凭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说,一个家庭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者凌驾家庭一般消费的40%,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爆发了灾难性的医疗支出。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灾难性医疗支出的爆发比例为12.9%。尤其关于农民群众来说,看一场大病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很可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与城镇居民医疗包管、新农合等普惠式医疗包管相比,大病包管体现的则是精准包管的理念。大病包管不是撒胡椒面,而是专门针劈面临“灾难性医疗支出”危害的家庭。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包管对居民住院医疗用度的实际报销比例概略能抵达50%以上,再加上大病包管,这部分家庭的总体实际报销比例能凌驾70%,可以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2012年国家生长革新委等6部分印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包管事情的指导意见》,标记着大病包管试点事情正式启动。今年政府事情报告要求,2015年要全面实施大病包管。有关部分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印发该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包管水平和效劳可及性,真正发挥托底功效。
这次推行的大病包管,最大亮点在于以爆发高额医疗用度作为界定标准,而非以病种为界定标准。此前,大病包管报销都要以政府部分划定的病种为限,目录之外的病种不可报销,这种做法过于狭隘。如今,意见明确指出,“高额医疗用度,可以个人年度累计担负的合规医疗用度凌驾外地统计部分宣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主要测算依据”。也就是说,只要爆发灾难性医疗支出,不分病种都能获得报销救助。
“政府主导、专业承办”,有望“四两拨千斤”,更好地提高医疗包管的质量和效率。与政府部分相比,商业包管机构更为规范和专业,能够形成对医疗机构和医疗用度的有效制约。同时,可以借助商业包管机构在全国规模内统筹核算的经营特点,间接提高峻病包管的统筹条理,增强抗危害能力。
随着大病包管的全面实施,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的最后一块“短板”即将补牢。在这个体系下,从基本医保,到大病包管,两次报销下来已经能够有效减轻群众担负。对经大病包管支付后自付用度仍有困难的患者,民政等部分的医疗救助、疾病应抢救助、慈善救助会实时跟上,能够对这些特殊人群给予精准性包管,那么离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非遥不可及。